2011/05/25 莫內花園
趁著無工假期的最後幾日,來看北美館的"莫內花園"畫展. Monet是印象派大師, "印象派"一名即來自於Monet的"印象-日出"畫作. Monet一生追求光影變化的捕捉與重現, 而這次的畫作主要是以Monet搬到吉維尼後,自建的花園為主,尤其是睡蓮. Monet在晚年時為白內障所苦,繪畫物體的形態越來越模糊. 但不再拘束於外形的繪畫方式, 卻使Monet得到更自由的發揮. 還有, 很佩服Monet對藍圖/紫色的調配使用, 使整張畫作呈現光影交錯迷離的效果....
此次畫作主要來自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 有興趣的可一訪網站....
http://www.marmottan.com/
2011/05/20 渭水春風
渭水春風是第二次巡演了. 上次首次巡演時沒跟到,第二次巡演可不能錯過了。主要是來看女主角洪瑞襄的,上次蘭庭的"尋找遊園驚夢"發現她美麗又具有古典氣質,再加上唱的又好,所以來捧場是的主要原因,可是竟然也發現其他演員的傑出表現.....
故事是蔣渭水先生的生平事蹟,主題繞著"人民自覺/自決", 所以可以說是一齣歷史音樂劇,穿插著2段愛情故事.凡是歷史劇,再加上"台灣","自決"...等等, 總是會把人搞的熱淚盈眶.此劇當然也不例外,瑞克最後也掉下了兩滴清淚. 不過還是回到音樂劇的本質,來看看演員的表現...
最大的驚奇是雙飾歌伎阿珠旦/賽德克族長老的張世珮,在一開幕的阿珠旦演唱,我心想,怎麼不找一個有小嗓,會唱小調的人來唱這一後? 張小姐的聲音實在不適合這一段. 沒想到下半場飾演長老演唱時,那渾厚,充沛的聲音,完全征服了現場觀眾. 如果獨立出此劇來看, 這一段演唱也是極其成功的.
第二驚奇是第二男主角的江翊睿,飾稻垣. 他一出口,哇,怎麼這麼會控制聲音和情感,完全是十分有經驗的音樂劇演出者.仔細看簡介,原來他已投身音樂劇許久,而且是四月望雨的男主角.他的表現,比起男主角殷正洋亳不遜色. 下次如果有再演"四月望雨", 一定來看看...
再來是羅美玲,飾李菜. 歌手出身的羅,唱功不差. 一段她與稻垣的對唱, 唱的是滿廳盪氣迴腸...
男主角殷正洋,飾蔣渭水. 殷的唱功當然是無話可說, 可是殷的發聲位置較高, 對情感的上下起伏詮釋較弱. 畢竟不是演員底子,肢體及講話的情感表達仍有改善的空間.
最後, 女主角陳甜,洪瑞襄. 這劇本其實她能發揮的不多, 再加上另外兩位女演員演唱實力雄厚, 相對之下,在唱的部份就不是很突出. 不過在表演方面,卻能把陳甜對渭水的一生守候表現的動人心弦...
看完這場演出, 對"音樂時代劇場"這團體產生了好奇, 或許會再來看他們下次的演出.....
2011/04/24 心心樂坊 - 琵琶行 字幕執行
朋友找我幫忙在23/24兩日幫"心心樂坊(南管)"大稻埕的演出打字幕. 23日跟我看芭蕾舞衝突, 所以只有幫忙打24日的"琵琶行".
打字幕是在音控室內, 上次已經幫蘭庭在這兒打過一次字幕. 缺點是坐的位置看不見舞台, 如果沒有戴監聽耳機, 很容易出錯. 此次的演出上半場是迎神組曲, 唱詞少,音樂多, 所以較沒問題. 下半場是心心老師的琵琶行. 心心老師的好嗓子是出名的, 可是南管唸字偏古音, 再者有時配合詞意而低吟, 再加上我沒有戴耳機, 所以中間有點出錯....
這張照片是從音控室看出去的景象.....南管音樂還挺雅緻的
2011/04/23 天鵝湖 - 聖彼德堡芭蕾舞團
沒有看過芭蕾舞, 所以要先做功課.四月份的PAR表演藝術雜誌, 裡面有專題介紹"黑天鵝"旋風, 大約有5篇文章詳細解說"天鵝湖",而聯合副刊也有一整版介紹"天鵝湖". 我也從藝術圖書館借了芳婷 and 紐瑞耶夫的版本,錄影年代是1966年. 我其實是花了2~3次才看完, 讓我有點擔心現場會看不懂.
其實是多慮了, 看現場比DVD好看多了. 而伊蓮娜也表現的很棒,現場演奏的樂團感覺也很好. 最高潮當然是32鞭轉, 當伊蓮娜跳出了32鞭轉, 劇院內簡直是歡聲雷動.
以下是我在FB上做的實況記錄:
- 第一幕剛結束,伊蓮娜的白天鵝真是美麗,迷濛的眼神,優美的舞姿,最難能可貴的是高貴的氣質. 休息一下,準備看第二幕的黑天鵝....
- 看到了32鞭轉了, 在激昂的樂聲中, 一圈一圈又一圈...觀眾不禁熱烈的報起掌了.當然黑天鵝Odile也杗迷惑了王子...不過我覺得伊蓮娜的白天鵝還是較佳, 除了剛才說的高貴氣質外,還帶著淡淡的憂愁. 而黑天鵝就不是那麼具有令人愛恨的感覺.
- 結局是大圓滿, 王子戰勝了巫師, 和公主有了完美的結局. 說真的, 我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我比較喜歡原本的結局, 白天鵝悵然的死去, 這才是人生.....
- 在Youtube上找到伊蓮娜(Irina)跳black swan的片段,雖然不是32鞭轉, 不過還是很好看...http://www.youtube.com/wat
ch?v=wyiFuSb2WtI
2011/04/17 米靈岸音樂劇場
近年來由於原住民對自我文化認同的提升, 有關於原住民文化的展演也相對的多了. 去年我看過南王部落的"好久沒有敬我了你"(卑南族), 今年在花博蝶舞館有屏風&原舞者的"百合戀"(魯凱族-巴冷傳說), 而在四月份則有在華山創意園區演出的米靈岸音樂劇場(排灣族).
故事是講述著排灣族小米神話的故事, 詳細請參考米靈岸官方網站
http://www.milingan.org/blog/?page_id=28
不過, 因為是說著整個部落的故事,而故事的主體並不是十分明顯, 且段落的銜接不是很順, 所以不是很容易了解所要傳達的主題和意念. 很多的內容應該是平常生活的片段就搬上舞台. 如果是平日在山上部落遇見這些的元素, 可能會瞬間的感動不已. 不過在舞台上沒有適當的整合連接,相對性的舞台效果就會有落差.
演出的地點選在華山的東2館, 頹敗而古老的廠館建築本身就提供了極好的氣氛, 這在幾年前蘭庭在此演出"尋找遊園驚夢"時就已驚豔不已. 但此次表演場地正中的幾根柱子卻嚴重的破壞了演出的整體性. 當族人圍繞成圓圈歌詠時, 這幾根柱子卻分割了觀眾的視線. 這是場地上可惜的地方.
我看的是4/17,最後一場的演出. 導演在最後出來致詞, 述說著製作的理想,過程,和感謝...很是動人...加油囉! 米靈岸, 期待有更新更好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