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睽違了三年多之後,再次踏上國外的旅程。因為我有被上次的紐西蘭之旅嚇到,不敢再參加團體旅遊。不過這一次有大學同學作伴,心中踏實了許多....。
原本打算是去英國倫敦旅行,結果因為"列支敦士登展"讓我改變主意,把目的地改成了維也納。我和我同學是參加某旅行社的奧地利捷克十日遊,而在行程之後我將會獨自停留在維也納四天,參觀維也納當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
我的行李很簡單,只有一只小型行李箱加上一個側背包。
出發的飛機是晚上11點(喔? 這樣也算一天),是華航直飛維也納。起飛後,看著航線地圖一直往北飛,從日本轉向西伯利亞,以靠近北極圈的航線飛向歐洲,到達歐洲後再折向奧地利。在飛行途中,因為靠近北極圈,所以大部份的時間是白天,空服員都要求關著窗戶好讓乘客睡覺。航程大概13個小時,大部分在雲層以上飛翔。
快要抵達維也納的時候,逐漸出現了地貌。環繞著維也納是一塊塊的農地。
飛機順利的降落在維也納機場。
在等待行李的時候,順便留影一張。
這時候我的同學告訴我,FB上竟然出現了另外一位大學同學在維也納機場打卡的訊息。不會吧? 這未免太巧了吧!
我趕快四處尋找,竟然在行李輸送帶附近找到了另外一位大學同學。我們竟是搭同一班飛機來到維也納,只不過他是參加另外一個旅行社的行程。這也太巧了,當然要合影一張。
這事告訴我們,世界很小,不能做壞事.....。
這個時候約莫是維也納早晨六點多,整個城市還在慢慢的甦醒。候機大廳的人並不多。
這是機場的塔台,還有航廈圓弧形的外貌。
我們的行程是先直奔布拉格。再以逆時鐘的方式,先遊覽捷克、然後奧地利、最後回到維也納。
由維也納到布拉格的距離超過300公里。我們大概早上七點多從機場出發,走高速公路局往布拉格的方向。沿途都是丘陵式的地型。
從這邊就正式 進入了捷克境內 。 在這邊也有捆稻草圈的習慣。
這是日晷。
路邊的雕像。
泰爾奇(Telč)是捷克南部的城鎮,主要景點是一個巨大的廣場(薩哈利亞修廣場)和保存完好的文藝復興式的房屋;這些房屋外觀有著美麗的巴洛克圖案,在199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這是進入廣場的通道。
剛抵達時天氣還是陰霾的。在廣場的一側,豎立著一座Marian 雕像柱。
各具特色的牆面圖案
不一會兒天氣轉晴的了,廣場也變得更漂亮了。
廣場的拱廊。
在一小段自由活動時間內,我和同學大部分花在遊覽廣場和旁邊巷弄內。殊不知道泰爾奇另外一個特色是湖岸景色,錯過了真是可惜。我們在捷克的第一餐就是在這邊享用,餐廳內部的拱頂很特別。
這是我們第一餐的午餐。
在奧地利和捷克用餐,白開水是需要付費的。導遊在用餐時間內一直在強調這件事情,最後又心不甘情不願地叫了水給我們喝。這樣的戲碼一直持續到旅遊的最後一天(好累~~)。
用餐完畢,我們前往布拉格。
抵達布拉格時,我們直接前往古堡區參觀。
布拉格
布拉格是波西米亞王國的古都,在伏爾塔瓦河的左岸高地上是布拉格古堡區,而右岸是新城區。而古堡區城堡始建於9世紀,在14世紀已具有現在規模。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在16世紀末遷都於此後更加繁榮。這裡也是布拉格的旅遊參觀重點。在1918年捷克共和國成立後,這裡部分建築物也成為總統官邸。
我們並不是從正門的地方進入古堡區,而是從皇宮美術館旁邊的側門進入了第二中庭。
在門口還有衛兵站崗。
這是第二中庭的全景圖。中央是柯爾噴泉,右前方就是總統官邸。而左前方白色圓形建築是聖十字架禮拜堂。
柯爾噴泉是以設計者為名,也稱之獅之泉。
聖十字架禮拜堂,在建築物的表面有聖彼得的雕像,手上所拿著是通往天國的鑰匙。
從第二中庭廣場左邊穿過一個通道就可以進入第三中庭,也就是聖維特大教堂所在地。
維基百科對於聖維特大教堂的記載如下:"聖維特主教座堂(捷克語: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是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天主教堂,羅馬天主教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全名是聖維特、聖溫塞斯拉斯和聖阿達爾貝特主教座堂。教堂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
這座大教堂起源於926年的圓形教堂,11世紀改為羅馬式教堂,並在14世紀由查理四世改建為哥德式建築。但因為戰爭和資金的關係,一直到1929年才完工。 整個建築的歷史橫跨了600年。我們看到的大門、也就是教堂的西半部,大多完成於19和20世紀。
這教堂的守護聖人是聖維特,原因是一件聖物 - 聖維特的手臂。
聖維特大教堂的官方網站 https://www.katedralasvatehovita.cz/en
這是在西側大門的留影。
這是斜側拍教堂西側大門的高塔,高度據說有82 m。
西側大門的正面有許多的雕飾,如大門中央的玫瑰窗、尖塔、突出的人物,再再表現出高超的雕塑藝術。
入內必須購票,由左邊的西側北塔門(1)進入,沿著迴廊繞教堂一圈,再由右邊的西側南塔門(41)出來。
這是在進入西側大門(42)後主通道的照片,教堂內部主要有三個通道。
這是正中央的祭壇。原本應是一座19世紀的哥德式灰岩祭壇(15),但不知為何現在放置一幅圖片代替。而在祭壇上方的是彩繪玻璃。上面畫的是聖父、聖子、聖靈,也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
這是入口處上方的玫瑰窗。
從左邊通道可以繞行整個教堂一周。
左邊通道一開始有3個貴族、主教禮拜堂,禮拜堂的上方各有美麗的彩繪玻璃。
施瓦岑貝格禮拜堂
這一件是新大主教禮拜堂的彩繪玻璃,也是慕夏(Mucha)的作品。
在3個小禮拜堂之後,是有哥德式雕塑裝飾的希爾伯特禮拜堂。希爾伯特(Kamil Hilbert)在20世紀接手了大教堂的修建,而入口處標示著希爾伯特的標誌。由入口的螺旋樓梯,可以通往聖維特大教堂存放寶物的處所,新聖物室(6)。
在這禮拜堂後方也有彩繪玻璃,不過大都被前方哥德式雕塑裝飾為遮掩住了...
接著是比萊克祭壇(7),是雕塑家、木刻師比萊克Bílek在1899所作,而於1927安置於教堂內。特別是採用多種樹木材質雕塑而成,是19世紀一件傑作。
在教堂中央地板上還標示了一塊 Adalbert 教堂遺址(8)。這是1873年大教堂增建時,在1880把前方的Adalbert教堂拆除,但留下了當初位置的標示。 在教堂中央橫向通道,有一個木板通道,是皇家墓穴的東出口(9)。
而在中央祭壇前方,有一庭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方形陵寢,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陵寢。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曾經遷都到布拉格,所以他將陵寢設在此。目前仍有魯道夫二世及其前任馬克西米二世和祖父費廸南一世陵寢在此。裡面也有一些之前捷克的皇室陵寢也放置在此處。
在教堂中央左側是Wohlmut合唱隊的位置,上方是管風琴。在16世紀火災後,委由德國建築師Wohlmut在1548所修建的部份。結合了文藝復興風格和哥德元素。但在1880增建時,轉動90度,修改成現在模式。
而在教堂中央右側是黃金門。可通往第三中庭和舊王宮,也是儀式典禮的入口。在門的上方,原是一間聖物保存室,現為皇冠存放處。而最上方的彩繪玻璃畫的是最後審判。上方是天使,中排是基督和諸聖人、使徒,然後是大天使加百略揮舞寶劍分隔有罪的人。
在大廳左邊柱子上,有一座裝飾精美的巴洛克式講道堂,製於1631年。
再沿左邊通道往前,是St.Zikmund祭壇。
St.Zikmund是5世紀勃根地國王,因悔恨誤殺兒子而終身嚴守修道戒律。他的屍骸大部份在1356年被查理四世帶到了布拉格供奉。
再往前是舊聖物室。牆邊有放置以前的告解室,上面的圖畫是提香所作,基督的勝利。
接著就進入了主祭壇後方的圓形通道,共分為7間禮拜堂。左邊3間分別是:
聖安娜禮拜堂(14)-聖母瑪麗亞的母親。
老大主教禮拜堂(19)-在禮拜堂對面,放置著一尊跪著的紅衣主教施瓦岑貝格人像。他不僅是完成大教堂、也是奠基了國家戲劇院和國家博物館的主要人物。他和其他有功蹟的主教就埋葬在禮拜堂中。施洗約翰禮拜堂(21)-禮拜堂中放置一座來自所羅門神殿的耶路撒冷燭台。是1158年捷克國王自米蘭攜回。
正中央的禮拜堂是聖母瑪利亞禮拜堂(23)-木刻祭壇上雕刻著聖母的事蹟。
回來看網站資料才知道,許多的布拉格主教都埋葬在禮拜堂前的地上(~~啊~~)。
在這禮拜堂的對面,是這教堂命名的聖人聖維特雕像。
左邊3間禮拜堂分別是
聖物禮拜堂(24)-滿是黃金打造的物件。
John Nepomuk禮拜堂(26)
抹大拉禮拜堂(28)
而在John Nepomuk禮拜堂的對面,擺置著一座十分顯目的-Nepomuk的聖若望墓碑(25)。
聖若望是捷克共和國的一位民族聖人。他是波希米亞王后的告解神師,因拒絕透露告解者的秘密,而被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淹死,是天主教會第一位因告解保密而殉道的聖者。他死之後,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同時也是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
銀色墓碑上方雕塑著聖若望手捧著釘著耶穌的十字架,而上方吊掛著紅色布幕,四個角落分別是4個銀天使。
這後面7間禮拜堂幾乎是墓穴的集合,我在看時還不覺得有什麼異狀。待我出來後看到有一位女團員臉色發白的坐著休息,因為她走到教堂後面時狂吐。她說她有特異體質,對某種東西特別敏感。我當時聽她說就覺得怪怪的,回來寫時看資料才知根本是走過夜總會....頓時毛骨悚然。
出了這圓形通道,左手邊是皇家禮拜堂,做成了皇冠的形式。而在旁邊柱子上有教堂設計師雕像。
逛到這裡,導遊給的時間已經不夠,我只好加緊腳步。(事實上是我記錯了時間,整個團已經在外面等我了,真歹勢!)
接下來的十字架禮拜堂、安德魯禮拜堂都沒有時間細看。
接著走到了黃金門附近。在黃金門旁有一間聖瓦茲拉夫禮拜堂。
聖瓦茨拉夫是聖維特大教堂的創建者(10世紀)。瓦茨拉夫通常被描述為極為虔誠、謙卑的基督徒,但被其兄弟波列斯拉夫一世謀殺而死。瓦茨拉夫一世因以殉教者及聖人的身份而死,所以亦稱為「聖瓦茨拉夫」。
聖瓦茲拉夫禮拜堂是聖瓦茲拉夫的墓穴。受難祭壇上顯示捐贈者是皇帝查理四世和他的第四任妻子伊麗莎白。
走過黃金門,左手邊牆面上有教堂南側鐘樓的入口,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參觀。但它外側牆面上掛著很多君王跪向十字基督的浮雕作品。
這是從外部看大南鐘樓的外貌,始建於1396年。
從這鐘樓以西,都是19世紀增建的部份,所以才有Adalbert 教堂遺址。
這一張圖畫是1825年未增建前聖維特大教堂的樣子。
在南鐘樓右手邊有3個尖形拱門的就是黃金門。外面有用馬賽克拼出的裝飾畫,是查理四世自羅馬回國後為第4任妻子加冕時所做。上層是基督、左右是聖母和施洗者約翰,中層是6名使徒,最下層是跪著的查理4世和第4任妻子伊莉莎白。
如同左邊通道一樣,最後面是3間有彩繪玻璃的禮拜堂,分別是Thunovská禮拜堂、聖墓禮拜堂、聖盧德米拉禮拜堂。因為時間的關係,後面無法細看,只能匆忙而出。但實際上我已經記錯時間而遲到了。
這個是大教堂背面的照片。
接著我們參觀了舊皇宮,可惜裡面不能照相攝影。不過可以在這裡找到相關資料http://www.kralovskacesta.cz/en/tour/objects/old-royal-palace.html
在大教堂背面的對面,是聖喬治教堂。聖喬治教堂是古堡區保留下來最古老的教堂,最早建於902年,我們看到的巴洛克正面修建於17世紀後期。這個教堂是羅馬式建築,目前是當作音樂廳在使用。
這是他側面大殿的照片。
而在它的旁邊就是淑女學院,是貴族家庭女性成員年齡在24歲以上的教育機構。
穿過了聖喬治教堂和淑女學院之間的走道,我們來到了古堡區重要的文創商業街-黃金巷。這邊以前是城堡衛兵們的家,現在卻變成了一間間的五顏六色的商業店鋪。
離開了黃金巷,就結束了我們古堡區的行程。因為古堡區的地勢比較高,我們便沿著階梯一步步的下山,順便遊覽布拉格的市景。
走完了古堡區的行程,就到了飯店check-in、去餐廳用晚餐。
結束了布拉格第一天的行程。
更多的照片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