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團體行程的主要行程最後一天,主要是維也納市區遊覽。
一早醒來,剛來的冷氣團使得早晨有些冷冽。但窗外卻是一抹霞紅...用完早餐,趁著集合之前,和同學先到市區逛逛。
原本是想走到歐根親王冬宮所在的Himmelpfort街,卻走到了隔壁的Johannes街。沒關係,反正就是閒逛嘍...
穿過凱恩特納大街Kärntner Straße ,走到新市集。在廣場中間有一座見證泉(Providence Fountain),也有人稱為多瑙河之泉。中央是先知女神Providentia,而旁邊的雕像代表著多瑙河的支流。
這些銅雕是由著名的巴洛克雕刻家Donner創作了它們的原型,而擺放在這邊的銅雕是翻製品。因為Maria Theresa曾以"衣著不適宜"的原因將原作從此地移除,幸虧被搶救而保存在下貝維德雷宮。
在廣場的一角,就是皇家墓穴-卡普欽地下墓穴Kapuzinergruft。來的太早,還沒開門。但一旁的卡普欽教堂卻一早就有禮拜儀式。
皇家墓穴對外開放的是Maria Theresa和他夫婿的大理石雙石棺,須購票入內。回程改走Annagasse。一如其名的,在街上有一間安娜教堂。
安娜教堂建於14世紀,原為哥德式建築。在文藝復興時被修改,而在18世紀時教堂內部被改為巴洛克式風格。
從門口的告示知道這裡也有音樂會的表演,而且價位也比較便宜。
在安娜街上,有一幢建築物門口的雕飾很特別,是一尾鯉魚。回來查了才知道,這是藍色鯉魚Blue carp。
在安娜街盡頭,有一間店很有趣,叫SiSi Fashion Salon....這城市是不是到處都是SiSi公主啊?
在同一地點,地上有Otto Nicolai(德國作曲家,創建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簽名...
回到旅館,跟團體會合後便上車,沿著Wien河直接開車到美泉宮。
上午的行程主要是Schönbrunn Palace美泉宮。
Schönbrunn Palace 美泉宮 http://www.schoenbrunn.at/en.html
一到美泉宮,遊客很多。我們在較遠處下車再走過來。大門口豎立2根大石柱,上面各有一隻展翅的老鷹。
美泉宮是一座類似ㄇ字型的庭園宮殿,在建築物之前有一個大廣場,廣場上有2座噴泉。
而在建築物之後,是一座廣闊的花園庭院,在最後面還有一座山丘,可以登高望遠。
根據所買的美泉宮書介紹:
- 美泉宮主要包括了(1)宮殿及附屬建築物(2)公園和眾多的建築物,如噴泉和紀念碑。目前是由1992年成立的管理公司以現代化經營模式管理。
- 美泉宮最早的記錄大約是在14世紀,而在1569年歸馬克西米連二世所有。
- 1612年,皇帝馬泰斯(魯道夫二世的弟弟)在狩獵時發現了"fair spring(Schoner Brunnen)",因此而為名。1642年,在此建造宮殿,並正式名為Schönbrunn。但宮殿在1683年土耳其入侵時被摧毀。
- 1688年,Leopold I 打算在此為他的兒子Joseph 蓋居所,聘請了羅馬設計師來設計。1693年開始建造,1700春,完成了中央部份的宮殿,而側翼因西班牙繼承戰爭而延遲,直至1711年才完成。
- 1736,美泉宮歸屬於Maria Theresa,由她的設計師將它由狩獵場所更改為居住場所,幾乎如同現今所呈現的樣貌。而在幾次的修整後,美泉宮成為皇室家族絕佳的避暑場所。
- 1753年,在重新整修時,中央的2間展示室被改成灰泥拱頂,並成為現今尚存洛可可時代建築。而面向花園的房間大都被裝飾成歡愉式的洛可可風格,牆上掛著由貝殼裝飾的鏡子和油畫
- 1765 Franz Stephan猝死後,女大公把東側幾間房間改為紀念室。
- Maria Theresa的最後修整是1770花園重整。在Theresa 1780 年死亡之前完成。整個美泉宮的整建是在Maria Theresaq 手中完成。
- 19世紀初,它成為Franz II的夏宮, 但在1805 和 1809 曾2次被拿破崙佔領。
- 1817~1819, 把正面牆面洛可可繁複的裝飾移除,改為較簡樸的形式,即現稱為"Schonbrunn yellow"的樣式。
旅行社幫我們買的票包含中文導覽機。導遊把機器交到我們手上後,給我們2個半小時,就放牛吃草了。因為我後面還有4天的自由行,還可以再來戶外庭園部份,所以我就把時間全留給室內宮殿了。
這張圖是2樓(主層noble floor)的平面圖。
詳細的資訊可參考Tour of the Palace。
因宮殿內部不能照相,以下圖片是由美泉宮官方網站擷取。
先介紹西翼West Wing側的廳房。
Blue stairs藍階梯
Blue stairs名字的由來是從Maria時代牆上的blue wash。
Fishbone(Herringbone) Room
懸掛著哈布斯堡家族中對美泉宮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人肖像畫。在房間的末端是副官房(Adjutants Room)。
Adjutants Room(Aide-de-camp's Room)副官房 & Guard Room侍衛室
在Franze Joseph 在位期間,副官室永遠有駐守一位副官以提供最新軍事情報。約在1910時出現這記載。而Guard Room 則是皇帝夫婦護衛駐守的地方。房間內展示了護衛的服裝。
Billiard Room桌球間
桌球室是Franz Joseph的訪客和私人起居的第一間,其傢俱、裝潢都代表了君王世家的印象。而桌球是皇室很受歡迎的遊戲,在美泉宮最早的記錄是1837年。
房間中的畫紀錄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重要時刻。在中間的畫是1758年Maria Theresa加冕儀式典禮,左邊是在Great Gallery所舉行的慶祝宴會。而右邊的畫是在百年之後,Franz Joseph在庭園所舉行的紀念宴會。Walnut Room 胡桃木室
是Franze Joseph 接見訪客的地方。 因其精美的胡桃木牆面而得名,建於1765年Maria 攝政時。胡桃木邊緣鑲上金邊,整間房間裝飾著洛可可的風格。在星期一和星期四可以在此求見皇帝以討論朝政。在這裡,也可以看見皇帝所使用的書桌和器物。
Joseph's Study Room皇帝書房
相對於胡桃室的華麗,文藝復興風格的書房相對簡潔。Franze Joseph自稱是國家的最早的僕人,每每從早上5點就開始工作。他凡事事必躬親,為了已經走下坡的王朝而努力。在牆上掛有1863年所繪,皇帝和皇后Sisi的巨幅肖像畫。
Joseph's Bedroom 皇帝臥房
皇帝的臥室和他的書房維持一致的簡潔風格。但家族的畫像、照片,為這房間增添了許多溫馨的感覺。
樸實的傢俱和鐵床,表現出Franz皇帝節儉、不浮誇的個性。他每天早上4點起床,用冷水盥洗後,即進行他的祈禱。他在1916年11月21日,在他的鐵床上結束一生,享年86歲,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隔壁的小房間,有1899年為他裝置的沖水馬桶。
在穿過Western Terrace Cabinet後,即將進入Elisabeth皇后的居所。
Stairs Cabinet 樓梯間
這小小的空間也是Sisi公主的書房,她在這裡寫下了無數她的日記和詩篇。
Sisi公主熱愛自由。房間內的樓梯,直通到她在底層的私人空間,也讓她可以自由的進出皇宮,不需經過警衛。
Dressing Room 更衣室
對Elisabeth皇后而言,更衣室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尤其是被認為世界上最美的美人之一的Sisi公主。她每天花很大段的時間保養、運動、整理一頭長髮。
她42歲以後不再畫肖像,在公眾場合也以扇子遮面,造就她謎一般的美貌傳說。
Imperial Bedroom 皇帝后臥房
這房間只有在Franz皇帝和Sisi公主早期的婚姻時被用到。當他2人婚姻開始出現問題時,Sisi公主就待在她在底層的私人房間了。儘管Sisi公主拒絕了皇帝,但皇帝還是一直滿足他所愛的皇后所需,一直到1898年皇后被一個義大利人刺殺而死。
Empress' Salon 皇后沙龍
Marie Antoinette Room
這房間在Elisabeth時期是被當做家族晚餐使用,房間中的桌子就如同當時一樣的位置擺設。白色牆面裝飾著金色面板,還有Boheminan的燈具。
這房間名字的由來,是法王路易十六送給維也納皇室的壁毯,上繪著皇后Maria Antoinette和她的孩子而得名。
牆中間這幅畫是皇帝弗蘭茨·約瑟夫20歲時的肖像畫。
Children's Room 兒童房
房間內掛滿了Maria Theresa的女兒照片,她有11個女兒和5個兒子。她的孩子的房間實際在地面層或再上層。
她女兒大多數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其中只有一位能夠自己選擇丈夫,Maria Christine。
Breakfast Room 早餐室
小房間牆壁上都裝飾著貼花鑲框的圖案,是由Maria Theresa的母親所作的。Habsburg家族不只鼓勵小孩參與藝術活動,並且學習一種技能。
Yellow Salon 黃廳
這寫字檯原為Marie Antoinette嫁為法國王后的紀念品。在她被處死後送回維也納。
房間內還有很多Jean Etienne Liotard所畫的中產階級兒童肖像粉彩畫,都是Maria Theresa所購買的。
Balcony Room 陽台房
這房間掛著由皇室畫家Martin van Meytens所繪製的Maria Theresa小孩的肖像畫。
Mirror Room 鏡廳
天花板和牆面都以白色、金色鑲條裝飾,並在牆面上安裝上鏡片。約1775年Rococo風格,用於接見賓客或慶祝鏡節。
這房間可能是1762/10/13,6歲的Mozart 在此為Maria Theresa表演的場所,然後跳到皇后腿上,並親了皇后一下。
走完西翼側,就花了不少時間,很擔心在有限時間內看不完。趕緊進入中央部份。
Central Range
Rosa Rooms
Rosa rooms總共有3間,1大2小。是以畫家Jpdeph Rosa 命名,因他為Maris Theresa畫了15幅巨型畫作來裝飾這些房間。大房間右手邊一幅畫作內容是一個被理想化的廢墟-Arrgau of Switzerland 的Habichtsburg,稍後轉併為Habsburg。這畫作主要是展現Habsburg家族的歷史。其他風景畫則表達出生活在這國家的美好。
而四周洛可可音樂樂器型式的裝飾,表示這房間可能用作音樂用途。
Lantern Room
在電氣化以前,這裡是燈具放置處。四周的裝飾是自Joseph I 時期保留至今。
Great Gallery 大宴客廳
43m 長、10m寬大面積的大宴會廳,是皇朝做為招待、舞會、節慶宴會的絕佳地點。 尤其Maria Theresa喜歡慶祝家人的節日,在此有戲劇或芭蕾表演。
平常日時,這邊是訪客等待的前廳,等待允許進入皇帝、皇后接見的東廳。這大廳也是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和蘇聯領袖赫魯雪夫見面的地方。
則大廳是歐洲最優美的洛可可式建築之一,金色和白色的裝飾、高吊的水晶燈、以及天花板的壁畫,形成了風格統一的洛可可式風格。
天花板的壁畫是由義大利畫家Guglielmi所繪製的,代表當時政治、軍事和經濟的狀況。在正中的壁畫中,Maria Theresa和她的夫婿位於中央,四周都是她所控制的疆界。
西側的壁畫代表的是和平,中央是代表和平的Concordia。東側的壁畫代表的是軍事,在壁畫中央的是Mars,可惜毀於二次大戰,目前看到的是二次大戰之後修復的。在電氣化之前,這大廳原是用無數的蠟燭所照亮,直到1901年改為使用1104顆燈泡。
Small Gallery 小宴客廳
小宴客廳和大宴客廳是同時裝飾的,作為王室家族規模較小的宴會使用。天頂的壁畫同樣是由義大利畫家Guglielmi所繪製的,表達著Habsburg家族聰明與仁慈的美德。
在小宴客廳內,可以面對著美麗的庭院,以及遠方的山丘。
Chinese Cabinets
根據參考資料,這兩間房間都是Maria Theresa用來舉行小型聚會使用,或者舉行秘密會議。在舉行會議時,食物甚至可以從地下樓升起。大概在1755/60年,這兩間房間裝飾著精美的中國風家具、掛在牆上的絲織品、漆器、以及影響歐洲裝潢藝術的瓷器。
在裝飾著金色條紋的白色牆面,鏡子間裝飾著畫著風景的漆板,牆上還掛著瓷器。
Carousel Room 馬廳
馬廳可作為與皇帝皇后見面的等待廳。這間房子的命名是根據牆上的畫 -在馬術學校內舉行的女騎士遊行。這場慶典是為了慶祝法國和巴伐利亞從波西米亞撤軍,當時Maria Theresa剛即位。
另一幅油畫也記載著另外一個重要時刻,Maria的丈夫Stephen的即位大典。
Hall of Ceremonies 儀式廳
走到這個儀式廳,是我們票券可以參觀的終點。而東翼的Maria 皇后起居室,則必須另行購票。這儀式廳有被用來當作Stephen皇帝的前廳,或者家族在節慶時的聚會廳。
議事廳的牆面除了精緻的白色金色洛可可裝飾外,還有由Maria皇后所委託而作的油畫。這些油畫代表在當時政治上和家族的重要時刻。其中最大的一幅,描繪著公主從貝維德雷堡到霍夫堡的行列。在參觀完儀式廳後,我便順著指標走樓梯下樓而離開1樓展間,來到了地層樓。後來看書才知道,在樓梯旁邊有一座挑高的宮殿教堂。
Palace Chapel 宮殿教堂
Stallions Room
在儀式廳的另一側,可以進入屏stallion romm。19世紀時是被用來當用餐使用。裡面有一張名為"Marshal's Table"的桌子,是一種專為高階將領或大臣所使用的桌子。房間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牆上無數的皇家馬匹畫像。
East Wing 東翼
東翼的部份需要另購門票,我們團的門票並不包括。根據我所買的美泉宮書,東翼主要是Franze Stephen皇帝和Maria皇后的生活起居室。因為我沒有實地進去參觀,只能根據所買的導覽手冊大致列出。
Blue Chinese Salon 藍中國廳
藍色中國廳是在Franz Stephen的私人居所的第一個房間。房間中牆上掛著來自中國的紙 牆帷而得名。背景是米色花朵圖案,中有在石青底色上用黑色、銅色繪出的圖案。內容是對歐洲四種重要活動,養絲、織絲、種米、製茶。
這房間也是帝國結束、共和成立的談判處。
Vieux-Laque Room 老漆板間
Maria Theresa在她皇帝丈夫突然離世後,改裝成紀念她先生的房間。四邊牆上是自北京進口的黑漆板,上面再繪飾上風景&花鳥。
房間中也有Maria Theresa委託的肖像畫,用來紀念丈夫。
Napoleon Room 拿破崙間
這房間在1805和1809年拿破崙曾當過臥房,他曾佔領維也納2次。他在1810年娶了皇帝的女兒Maria Louise,以達成兩國和平。之後這房間就由拿破崙的兒子使用。他在拿破崙失敗後、也就是2歲時被送回維也納,在此長大。鮮少與外界接觸,形同軟禁。
房間內有他兒時在花園的畫像。最後得年僅21。
Porcelain Room 瓷器室
瓷器室可能是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作為Maria Theresa玩牌或讀書的地方。
裝飾牆面的藍色和白色木框,作成類似瓷器的樣式。其中有皇室兒童們用藍墨水摹繪的圖案。
因為把2個多鐘頭的時間全部花在館內參觀,只得匆匆的在最後15分鐘到後面庭園照個相,表示到此一遊。
也趕緊衝進紀念品店,買了一本介紹美泉宮的書當作此行紀念品。還附贈一個SiSi公主提袋喔!
(PS.後記: 我在之後的維也納漫遊第4天又來到了美泉宮,主要遊覽花園庭院的部份。請參考
2015 奧捷之旅(11)_維也納漫遊_皇家寶物館+新王宮+中央市場+美泉宮花園 )
結束了上午美泉宮的行程,也已經中午了。先前往餐廳用午餐。
今天中午是中餐,大概很久沒吃中餐了,很快就掃光了。在等車時,發覺在餐廳附近沿著河岸有一處市集。
後來才知道這市集叫納旭市場,是從分離會館開始沿著Wien河的一個市集,也是很多經濟實惠美食的所在。可惜今天是團體行程,沒有時間去逛。(但我在維也納漫遊最後一天,有逛了一下這市場,請參考 2015 奧捷之旅(11)_維也納漫遊_皇家寶物館+新王宮+中央市場+美泉宮花園 )
下午的行程,因為當地政府的規定,必須有合法的導遊。我們的導遊在午餐後跟我們會合,她是一位台灣姑娘。因為我們的行程很趕,但她很努力的介紹維也納給我們,非常謝謝她。
下午第一個行程是貝維德雷宮Belvedere。
貝維德雷宮Belvedere http://www.belvedere.at/en
貝維德雷宮的地點,是歐根親王年輕時所買下的建地,計畫要建夏宮。20年後,歐根親王權勢如日中天,便依著建地緩坡先蓋了下宮,作為歐根親王的起居所。然後蓋了巴洛克花園和上宮。而上宮是親王招待宴會的地方。整體是美麗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而上宮建築的華麗,遠遠超過下宮。
貝維德雷宮是有美麗風景的意思,所以也稱為美景宮。
貝維德雷宮主體是上、下兩座宮殿,和一座巴洛克花園。上宮和下宮都有展覽,尤其是上宮中的Klimt畫作更是聞名,但都需購票。可是我們的行程只有在花園逛逛,並不包含入館門票。所以只能在花園照照相....幸好天氣很好。
這是上宮的大水池
上宮大門的雕飾
巴洛克花園
巴洛克花園遠眺下宮
巴洛克花園噴水池
大力士與仙女戰勝怪獸
正巧遇到有人舉行婚禮..
(PS.後記: 我在之後的維也納漫遊第3天又來到了貝維德雷宮。也買了聯票進入上下宮參觀。詳情請見
2015 奧捷之旅(10)_維也納漫遊_貝維德雷宮+國家歌劇院+Liechtenstein 花園宮+環城大道)
在快速的小逛貝維德雷宮花園後,便驅車前往霍夫堡Hofburg。
霍夫堡Hofburg http://www.hofburg-wien.at/en.html
霍夫堡可以分為新、舊王宮兩部份。這邊是每個遊客都會來的地方,位於環城大道旁邊。
我們在較遠處停車,徒步走到王宮區。途中經過了藝術史博物館KHM,這是我這次來維也納的主要目的。(我在獨自漫遊的第2天,就待在KHM一整天..)
藝術史博物館KHM |
走進城堡門,最吸引人目光的當然最是位於右手邊的圓弧形的新王宮NeueBurg。在王宮的前方豎立著歐根親王的銅雕。
新王宮是在1881~1916年間新建的巴洛克建築。可是1918奧匈帝國解體後,它並未成為真正的皇宮,目前已轉換成國家圖書館的閱覽室,以及數個博物館。
(PS. 在我維也納漫遊第4天,有對新王宮內部介紹。請參考
2015 奧捷之旅(11)_維也納漫遊_皇家寶物館+新王宮+中央市場+美泉宮花園 )
走過新堡前方的赫爾登廣場(Heldenplatz),穿過拱門,就可進入以往奧地利帝國的權力中心。
這是由四邊建築物圍成的一個廣場。
下面照片看到的一側建築物是總理邊樓,內有SiSi博物館和皇帝起居室,展示SiSi公主和Franz 皇帝日常生活的房間和用品。(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兩個博物館是我這次沒參觀的,甚憾!)
這張照片後面建築物是安馬林堡,也就是皇帝起居室所在。廣場中央的雕像是18世紀的皇帝Kaiser Franz I。
另一側是瑞士人大門。因為帝國皇帝偏愛用瑞士人為警衛總管,而此門為侍衛進出用,故稱為瑞士人大門。
在總理邊樓側的兩個出入口旁,皆有巨大石雕,述說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 )的故事。
穿過這門,進入了米歇爾大門。門的中心是一座鏤空的圓拱門。一邊是SiSi博物館的入口,另一側是馬術學校的入口。
穿過米歇爾大門,就來到了聖米歇爾廣場。
在門口的左右兩側,豎立著大力士海克力士Hercules的四座石雕。這四座石雕描述海克力士12項功蹟中的四項。由左至右分別為:
第2項功蹟-殺死九頭蛇Hydra;
第9項功蹟-奪取亞馬遜女王Hippolyte的腰帶;
第6項功蹟-殺死Stymphalian湖怪鳥;
第12項功蹟-活捉「地獄三頭犬」 Cerberus
大門正中的皇家標誌。
在聖米歇爾大門兩側,還有2座巨型石雕牆泉。左邊的主題是<海上的力量>(1895),右邊的主題是<陸上的力量>(1897)。
在廣場的一側,有一座米歇爾教堂。
在內部有一座聖殤塑像。
主祭壇
在廣場的另一側,有一座魯斯大樓。當初簡約的設計風格,令Franz皇帝十分不悅,決定不再由聖米歇爾廣場進出。
在聖米歇爾大門對門,就是有購物大街-柯爾市場,兩旁皆是精品商店。往前走,右轉格拉本(Graben),就可以通往聖史蒂芬大教堂。
格拉本是以此處羅馬軍營的壕溝為名。在格拉本大街上,最顯著的地標當然就是黑死病紀念碑。
黑死病紀念碑是於1679年黑死病蔓延結束後,由Leopold I 還誓所建造,完成於1693年。紀念碑本身是巴洛克式,頂端是三位一體的雕塑。
以下分別是天使、祈禱的皇帝、聖人打倒黑死病的女巫雕像。
在格拉本大街上,另一個顯著景點就是聖彼得教堂。
祭壇兩側的佈道壇
在聖史蒂芬廣場,有許多打扮成中世紀服裝的人在兜售音樂會門票。
在廣場的一隅,有一幢現代化建築的哈斯大樓(Haas House)。它的風格和周遭建築完全不同,有人認為格格不入,但它的確已成為史蒂芬廣場上的一個著名地標了。
(有關於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內部詳細介紹,請參考
2015 奧捷之旅(8)_維也納漫遊_聖史蒂芬大教堂+阿爾貝蒂娜美術館 )
逛完了格拉本、聖史蒂芬廣場附近,導遊帶我們去百水公寓。
百水公寓是由人稱"百水先生"的佛登斯列.亨德華沙(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所設計的市營國宅。此建築物秉持他的理念"自然界中沒有直線"而建造,由許多曲線所構成。
參觀完百水公寓,也結束了今天白天的行程。領隊先帶我們去用晚餐,就在居住的飯店附近,也離晚上音樂會的市民公園不遠。
晚餐是火烤豬肋排。味道不錯,不過天氣熱、沒冷氣,窩在二樓角落吃這一餐真的不舒服。
晚上的音樂會是在市民公園內的Vienna Kursalon。在維也納每天晚上都有許多音樂會舉行,有純音樂會、有包含晚餐的,有歌劇、音樂劇,應有盡有。遊客可以在這個網站找到有關的訊息。https://www.viennaconcerts.com/
Vienna Kursalon的夜景
當晚的節目是混搭風,有古典音樂會演奏、有歌劇選典,最後當然是圓舞曲。標準的觀光客劇碼,不過水準不錯。
聽別的觀眾說花了60歐元買票進場,位置在最後面...不便宜。(我們的票已包含在團費了...)
10天的行程就在這音樂會後結束了,團員們明天就要打道回台灣。而我就要開始4天的維也納漫遊了...
更多的照片在......
https://goo.gl/photos/oYJjwMrS2dvGcyi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